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span style="color:#379489;"><strong>公設比是什麼?本文從公設比的定義開始說明,解答公設比計算方式,分享高公設比新建案越來越多的原因,整理如何在高公設比的房屋市場中智慧選屋,回答相關常見問題,最後推薦提供專業房屋買賣知識的內容網站平台。</strong></span></p><p> </p><hr><p><strong><u>目錄</u></strong></p><p><span style="color:#379489;"><strong>一、公設比是什麼?公設比定義與種類介紹</strong></span>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(一)何謂「公設比」?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(二)大公、小公是什麼意思?公設組成類型說明</p><p><span style="color:#379489;"><strong>二、公設比計算方式為何?公設比多少合理?</strong></span>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(一)公設比計算方式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(二)新建案公設比多少才合理?從建築類型來看公設比合理區間</p><p><span style="color:#379489;"><strong>三、為什麼台灣新建案的公設越來越高?高公設比的 4 大原因</strong></span>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1. 建築法規影響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2. 小坪數房型需求增加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3. 住商混合型建築增多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4. 公共設施與附加價值提升</p><p><span style="color:#379489;"><strong>四、如何在高公設比的市場內,選出心儀的房屋呢?</strong></span>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1. 換算「室內實用坪數」的單價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2. 考慮自身使用公設的效益與實用性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3. 將未來管理費、維護費等成本納入考量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4. 確認後續公設的管理制度是否有健全規劃</p><p><span style="color:#379489;"><strong>五、一次解答!你想知道的公設比常見問題總整理</strong></span>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Q1:公設比越低越好嗎?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Q2:低公設比等於室內面積大嗎?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Q3:停車場的車位、車道會計入公設比嗎?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Q4:露天公設會增加公設比嗎?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Q5:戶數多寡、基地坪數會影響公設比嗎?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Q6:有 0 公設的房子嗎?</p><p><span style="color:#379489;"><strong>六、房產新手必看!房屋買賣知識網站推薦「R.TUBE 地產頻道」</strong></span></p><p class="ql-indent-1">✨ R.TUBE 地產頻道的 5 大優勢</p><hr><p> </p><h2><span style="color:#379489;"><strong>一、公設比是什麼?公設比定義與種類介紹</strong></span></h2><p>在買房前,除了關注總價與地段,「公設比」也是不容忽視的重點指標。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百分比,卻實實在在影響著你未來居家生活的空間大小與居住品質。</p><p>究竟什麼是公設比?大公、小公又代表什麼?接下來將深入解析公設比是什麼、公設比的種類,讓你買房不再被虛坪困擾!</p><p> </p><h3><strong>(一)何謂「公設比」?</strong></h3><p>公設比,又稱「公共設施比率」,是指房屋中公共設施面積占總權狀面積的比例。換句話說,就是你花錢買下的房子總坪數中,有多少比例是屬於社區所有住戶共同使用的空間,而非你自家專屬的室內坪數。</p><p>舉例而言,你買了一間權狀 30 坪的房子,如果公設比是 30%,那代表其中有 9 坪(30 坪 × 30%)的空間屬於公共設施,而實際可使用的室內空間就只剩下 21 坪。</p><p>由此可見,公設比直接影響到「<strong>室內可用面積的大小</strong>」,對於重視居住空間的購屋族來說,絕對是買房前務必仔細評估的關鍵指標!</p><p> </p><h3><strong>(二)大公、小公是什麼意思?公設組成類型說明</strong></h3><p>公設依照其使用性質和範圍,大致可以分為「大公設」與「小公設」2 種類型:</p><figure class="image image_resized" style="width:80%;"><img style="aspect-ratio:1080/1205;" src="https://r-tube.s3.ap-northeast-1.amazonaws.com/editor/c9ea1696-c3f6-4282-b5fa-2ee82c3baee7.png" width="1080" height="1205" alt="大公設 vs. 小公設"></figure><p> </p><h4><span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DCEBEC;"><strong>🏠 大公設:全體住戶共享的公共空間</strong></span></h4><p>大公設是指由社區或大樓內「所有住戶」共同使用、共同持有,並且坪數與管理維護費用由全體住戶共同分攤的公共設施,常見的大公設包含:</p><ul><li>大廳/交誼廳</li><li>管理室</li><li>健身房/游泳池</li><li>閱覽室/兒童遊戲區</li><li>垃圾處理區</li><li>機電室/水箱</li></ul><p> </p><p>高比例的大公設通常意味著社區擁有更豐富的公共設施,能提升居住品質與生活便利性。然而,這也可能導致室內可用面積減少,並增加每月的管理費負擔。</p><p> </p><h4><span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DCEBEC;"><strong>🏠 小公設:特定住戶共用的便利設施</strong></span></h4><p>小公設則是「部分特定住戶」使用、持有,並且坪數與費用由這些特定住戶分攤的公共設施。常見的小公設包含:</p><ul><li>各樓層的梯廳</li><li>電梯間/電梯設備</li><li>逃生梯/樓梯間</li><li>管道間</li></ul><p> </p><p>這些小公設通常是樓層或特定區域內的重要設備,雖然不像大公設那樣花俏,卻是維持日常居住便利與安全不可或缺的部分。</p><p> </p><p> </p><h2><span style="color:#379489;"><strong>二、公設比計算方式為何?公設比多少合理?</strong></span></h2><p>了解了公設比的定義和種類,接下來,我們將帶你了解公設比的計算方式,以及不同房屋物件的公設比多少才合理,幫助你做出更聰明的購屋選擇。</p><p> </p><h3><strong>(一)公設比計算方式</strong></h3><ul><li>公式:<strong>公設比 = 持有公設面積 ÷ 權狀面積(主建物+附屬建物+公設) × 100%</strong></li></ul><p> </p><p>從範例來看,如果屋主持有一間權狀面積為 30 坪的房子,其中有 6 坪為社區公共設施使用,帶入公設比計算公式後:6 ÷ 30 × 100% = 20%。代表屋主持有的這間房屋,公設比是 20%,而室內實際可使用的坪數為 24 坪。</p><p> </p><h3><strong>(二)新建案公設比多少才合理?從建築類型來看公設比合理區間</strong></h3><p>不同類型的建築物會因為建築類型、規劃設計以及提供的公共設施多寡,而造成公設比差異很大。為了避免購屋時,買到公設比過高的房屋,以下幫大家整理市場上各種建物的合理公設比範圍,供你在購屋時參考:</p><p>當你在看房時,除了公設比的數字,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這些公設是否符合你的需求。如果你很少使用社區設施,過高的公設比可能就代表你花費在「虛坪」上的錢更多。反之,如果你重視休閒娛樂和社交空間,那麼合理的公設比能為你帶來更好的居住體驗。</p><p> </p><table class="table layout-table" role="presentation"><tbody><tr><td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30897E;border:1px solid #1B1D20;padding:15px;text-align:center;"><span style="color:#DCEBEC;"><strong>房屋類型</strong></span></td><td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30897E;border:1px solid #1B1D20;padding:15px;text-align:center;"><span style="color:#DCEBEC;"><strong>公設比合理區間</strong></span></td><td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30897E;border:1px solid #1B1D20;padding:15px;text-align:center;"><span style="color:#DCEBEC;"><strong>說明</strong></span></td></tr><tr><td style="border:1px solid #1B1D20;padding:15px;text-align:center;">透天<br>(整棟、別墅社區)</td><td style="border:1px solid #1B1D20;padding:15px;text-align:center;">0~5%</td><td style="border:1px solid #1B1D20;padding:15px;text-align:center;">透天厝通常擁有獨立的土地和建物,公共設施極少或沒有,因此公設比通常很低。如果是在有統一管理的別墅社區,可能會因為社區道路、小型花園等而有少量的公設。</td></tr><tr><td style="border:1px solid #1B1D20;padding:15px;text-align:center;">公寓<br>(5 層樓以下,無電梯)</td><td style="border:1px solid #1B1D20;padding:15px;text-align:center;">8~15%</td><td style="border:1px solid #1B1D20;padding:15px;text-align:center;">老舊公寓通常沒有電梯、大廳等公共設施,公設比相對較低,主要來自樓梯間、屋頂等共用部分。</td></tr><tr><td style="border:1px solid #1B1D20;padding:15px;text-align:center;">華廈<br>(5~10 層,有電梯)</td><td style="border:1px solid #1B1D20;padding:15px;text-align:center;">15~20%</td><td style="border:1px solid #1B1D20;padding:15px;text-align:center;">華廈是介於公寓和大樓之間的建築類型,通常配有電梯、簡單大廳、小管理室等,因此公設比會比公寓高一些。</td></tr><tr><td style="border:1px solid #1B1D20;padding:15px;text-align:center;">社區、商辦大樓<br>(10 層以上,有電梯)</td><td style="border:1px solid #1B1D20;padding:15px;text-align:center;">30% 以上</td><td style="border:1px solid #1B1D20;padding:15px;text-align:center;">現代的住宅大樓或商辦大樓為了提供更完善的生活機能和舒適度,通常規劃有豐富的公共設施,如大廳、健身房、游泳池、交誼廳、停車場、機電設備空間等,因此公設比普遍較高,達到 30% 甚至更高。</td></tr></tbody></table><p> </p><p> </p><h2><span style="color:#379489;"><strong>三、為什麼台灣新建案的公設越來越高?高公設比的 4 大原因</strong></span></h2><p>近年來,有不少購屋者發現,新建案公設比越來越高,動輒 30%、甚至高達 35~40% 都不算罕見。那麼,為什麼公設比會年年攀升?是建商刻意拉高坪數灌水,還是有實際需求所致?以下帶大家了解造成公設比越來越高的 4 大主因。</p><figure class="image image_resized" style="width:80%;"><img style="aspect-ratio:1080/1035;" src="https://r-tube.s3.ap-northeast-1.amazonaws.com/editor/6bd90699-aba0-4c1b-9ab2-73547021724a.png" width="1080" height="1035" alt="公設比越來越高的 4 大原因"></figure><p> </p><h3><strong>1. 建築法規影響</strong></h3><p>政府為了保障居住安全與品質,會不斷修訂相關建築法規,隨著法規的更新,可能會直接影響建築設計,進而拉高公設比。</p><p>舉例而言:</p><ul><li><strong>雨遮不再計入坪數</strong>:過去,雨遮是可以登記並計入權狀坪數的,但現在雨遮大多不計坪不計價,導致「權狀面積」在分母不變的情況下,主建物與附屬建物所占比例相對縮小,公設比自然顯得更高。</li></ul><p> </p><ul><li><strong>消防與逃生設施需完善</strong>:現代建築對消防安全與逃生動線的要求越來越嚴格,這意味著必須要預留充足且合法的樓梯間、逃生梯、消防設備空間、排煙室等以確保災害發生時人員能迅速疏散。這些必要的安全設施都會納入公設計算,直接增加公設比。</li></ul><p> </p><hr>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strong>想隨時掌握最新的房市法規嗎?關注「R.TUBE 地產頻道」,帶給你最新的房地產市場動態!</strong></p>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 </p>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a href="https://www.rtube.com.tw/"><strong>立即解答</strong></a></p><hr><p> </p><h3><strong>2. 小坪數房型需求增加</strong></h3><p>隨著家庭結構改變,市場上對小坪數房型的需求大增,而當一層樓的戶數變多時,為了維持基本的居住品質和動線流暢度,建築設計上不得不放大梯廳空間、增設電梯數量,並規劃更多的逃生與防火動線,這些設備都會直接反映在公設比上。</p><p> </p><h3><strong>3. 住商混合型建築增多</strong></h3><p>許多新建案為了土地利用效率或都市發展趨勢,會規劃成住商混合型大樓,也就是低樓層為商業空間(如商店、辦公室),高樓層為住宅。這類大樓依據法規,需要在每層公共空間增設男廁、女廁和茶水間等設施,以服務商業用途的需求,這些額外的公共衛生與便利設施,自然也會拉高整棟大樓的公設比。</p><p> </p><h3><strong>4. 公共設施與附加價值提升</strong></h3><p>現代人對居住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,已不單單滿足於室內的私人空間,建商為了提升建案的競爭力與附加價值,會投入更多成本規劃多元的公共設施,例如健身房、會議室、閱覽室、泳池等。</p><p>這些豐富的公共設施雖然大大提升了居住的便利性與生活品質,但其興建、維護和分攤的面積都會計入公設,無可避免地導致公設比的增加。</p><p> </p><p> </p><h2><span style="color:#379489;"><strong>四、如何在高公設比的市場內,選出心儀的房屋呢?</strong></span></h2><p>在台灣目前高公設比的市場趨勢下,如何在眾多建案中挑選到最適合你的理想居所,確實需要一些策略,所以,接下來幫大家整理了 4 個關鍵思考點,讓你可以在高公設比的情況下,選出最符合需求的房屋。</p><figure class="image image_resized" style="width:80%;"><img style="aspect-ratio:1080/993;" src="https://r-tube.s3.ap-northeast-1.amazonaws.com/editor/a518661f-76b2-4b5b-9e01-cd049736bcaa.png" width="1080" height="993" alt="高公設比的選屋 4 技巧"></figure><p> </p><h3><strong>1. 換算「室內實用坪數」的單價</strong></h3><p>當公設比越來越高,單看權狀坪數和總價容易失真。最聰明的做法是,將你的購屋預算,轉換成「室內實用坪數」的單價。</p><p>計算方式:</p><ol><li>計算總權狀坪數和公設坪數。</li><li>計算實際可使用的室內面積。</li><li>換算每坪單價,並與同類型建案做比較。</li></ol><p> </p><p>舉例而言,若有 2 建案的總價皆為 1,200 萬元,其中 A 建案權狀坪數為 30 坪,公設比 35%;B 建案權狀坪數 25 坪,公設比 20%,2 建案的室內實用坪數單價就會有所差異:</p><ol><li>A 建案實坪 19.5 坪,實際的每坪單價則約 61.5 萬元。</li><li>B 建案實坪 20 坪,實際的每坪單價則約 60 萬元。</li></ol><p> </p><p>透過換算室內實用單價,你就能更客觀地比較不同建案的「真實」價格,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得值得。</p><p> </p><h3><strong>2. 考慮自身使用公設的效益與實用性</strong></h3><p>每個建案的公共設施項目不同,因此在選擇時,要清楚了解建案的公設項目,並思考這些設施的使用效益。</p><p>例如,你不會常常使用健身房、游泳池等設施,那麼這些高公設比帶來的額外購屋成本,可能就會變成一種負擔。</p><p> </p><h2><strong>3. 將未來管理費、維護費等成本納入考量</strong></h2><p>高公設比通常意味著更高的管理費用。這些費用不僅包含保全、清潔,也包括各種公設的營運、維護、修繕成本(如泳池水電費、健身器材維修等)。</p><p>在購屋前,務必向銷售人員或仲介詢問清楚每月管理費的計算方式與金額,將這筆固定支出納入你的長期預算考量,避免入住後才發現管理費遠超乎預期,造成財務壓力。</p><p> </p><h3><strong>4. 確認後續公設的管理制度是否有健全規劃</strong></h3><p>再好的公設,如果缺乏健全的管理,也可能形同虛設,甚至變成困擾。建議在購屋時,可以向建商或代銷公司詢問,對於各項公設的維護及管理計畫,並且在實地賞屋時,觀察各公設的整潔度、設備新舊與維護狀況,從中判斷管理品質。</p><p> </p><p> </p><h2><span style="color:#379489;"><strong>五、一次解答!你想知道的公設比常見問題總整理</strong></span></h2><h3><span style="color:#1B1D20;"><strong>Q1:公設比越低越好嗎?</strong></span></h3><p>不一定。公設比低意味著你擁有更多的室內實用面積,這對預算有限或極度重視室內空間的人來說是好事。然而,過低的公設比可能代表社區缺乏基本的公共設施(如電梯、大廳、垃圾處理區等),或是社區機能性較差。</p><p>現代生活有時也需要方便的公設來提升生活品質,建議列出自己的需求,並交叉比較多項建案,才能找到一個公共設施可以滿足你生活機能的理想住宅。</p><p> </p><h3><strong>Q2:低公設比等於室內面積大嗎?</strong></h3><p>不完全等於。低公設比意味著公設面積少,可能會有較大的室內面積,但若建案有陽台、雨遮等不列入面積計算的附屬建物,可能需要重新計算實際可使用的室內面積大小。</p><p> </p><h3><strong>Q3:停車場的車位、車道會計入公設比嗎?</strong></h3><p>停車場的車道會計入公設比,因為車道屬於所有住戶進出停車場必須共同使用的空間,因此會被歸類為大公設,納入公共設施的範圍中。</p><p>停車場的車位則不一定會計入公設比,這要看車位的產權性質:</p><ul><li><strong>若為「私人所有」的車位</strong>:指的是車位有獨立的產權登記,屬於特定車位購買者個人所有。這種情況下,車位的面積是由擁有者自行負擔,不會再計入所有住戶共同分攤的公設比中。</li></ul><p> </p><ul><li><strong>若為「社區公共車位」</strong>:某些社區的車位可能沒有獨立產權,而是屬於社區的公共設施,供所有住戶共同使用或依社區規定排隊使用。在這種情況下,這些公共車位就會被納入公設的範圍,由所有住戶共同分擔其面積與維護成本,進而影響公設比。</li></ul><p> </p><h3><strong>Q4:露天公設會增加公設比嗎?</strong></h3><p>露天公設,例如花園、中庭、露天泳池等,都屬於「法定空地」,因此並不會算在建築坪數內,所以是不占用公設比的。但如果是室內花園、室內泳池這種,占有樓地板面積的公共設施,就會被算入公設比中。</p><p> </p><h3><strong>Q5:戶數多寡、基地坪數會影響公設比嗎?</strong></h3><p>會,但影響方式不同。</p><ul><li><strong>戶數多寡</strong>:在基地面積固定的情況下,戶數越多,每一戶分攤的公設面積就會比較少。但也要留意,因為戶數越多,梯廳、逃生通道等小公設空間需求也會變大,也有可能反而造成整體公設比變高。</li></ul><p> </p><ul><li><strong>基地坪數</strong>:基地坪數越大的建案,通常有更多空間規劃豐富的大公設,例如溫水游泳池、健身房等,這些公設都會造成公設比增加,但相對的,也能提供比較好的居住環境與生活品質。</li></ul><p> </p><h3><strong>Q6:有 0 公設的房子嗎?</strong></h3><p>幾乎沒有。即使是透天厝或老舊公寓,雖然公設比很低,但仍然會有樓梯間、大廳、管線通道等必須共同持有的部分,在現代建築法規與居住型態下,幾乎是不可能存在的。</p><p> </p><hr>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strong>還有其他關於公設比的問題嗎?歡迎上「R.TUBE 地產頻道」找答案!</strong></p>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 </p>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a href="https://www.rtube.com.tw/"><strong>立即解答</strong></a></p><hr><p> </p><p> </p><h2><span style="color:#379489;"><strong>六、房產新手必看!房屋買賣知識網站推薦「R.TUBE 地產頻道」</strong></span></h2><p>如果你是剛踏入房地產領域的新手,對於房屋買賣的流程、法規、市場趨勢感到一頭霧水,那麼你非常需要一個專業、值得信賴的知識平台來為你指引方向。如果你正在尋找專業、實用且值得信賴的房屋買賣相關資訊,鎖定「R.TUBE 地產頻道」準沒錯!</p><p>R.TUBE 地產頻道不僅是一個資訊平台,更像是你的專屬房產智囊團,致力於將複雜的房地產知識,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給你。</p><p> </p><h3><strong>✨ R.TUBE 地產頻道的 5 大優勢</strong></h3><h4><span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DCEBEC;"><strong>1. 精確搜尋各類房屋物件</strong></span></h4><p>不論你是找首購小宅、家庭換屋,還是投資型產品,平台都提供清楚分類、條件篩選,幫助你快速找到符合預算與需求的物件。</p><p> </p><h4><span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DCEBEC;"><strong>2. 圖文並茂與短影音解說,學習無負擔</strong></span></h4><p>透過清晰易懂的圖文文章與短影音內容,輕鬆掌握各種買房的專業知識,讓不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查資料。</p><p> </p><h4><span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DCEBEC;"><strong>3. 貼近購屋族需求,內容實用不艱深</strong></span></h4><p>「R.TUBE 地產頻道」用淺白、接地氣的方式說明複雜的房市知識,無論你是剛看屋的新手,還是在簽約過程的準買家,都能找到符合階段的實用內容。</p><p> </p><h4><span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DCEBEC;"><strong>4. 快速更新,緊貼市場脈動</strong></span></h4><p>不只分析過去趨勢,我們更關注最新的政策變化、房貸利率、建案動態等資訊,透過即時更新網站資訊,讓你做出符合當下市場狀況的判斷。</p><p> </p><h4><span style="background-color:#DCEBEC;"><strong>5. 多媒體整合,一站式接收資訊</strong></span></h4><p>不論你習慣看文章、圖文懶人包還是影音短片,「R.TUBE 地產頻道」提供跨平台內容整合,讓你一站式接收,不錯過任何資訊。</p><p> </p><p>購屋是一場結合財務規劃、資訊判斷與理性談判的過程,而「R.TUBE 地產頻道」正是購屋路上的智慧導航,幫助你在選屋、議價、簽約的每一步,都能做出更有信心的決策。</p><p> </p><hr>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strong>不只是看房,更要看懂房。關注「R.TUBE 地產頻道」,輕鬆掌握房地產相關知識!</strong></p>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 </p>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<a href="https://www.rtube.com.tw/"><strong>立即造訪</strong></a></p><hr><p> </p><p>延伸閱讀:</p><ul><li><a href="https://rtube.com.tw/articles/271">驗屋費用怎麼計算?驗屋目的、方式、價格區間與常見問題一次看</a></li><li><a href="https://rtube.com.tw/articles/272">首購一生一次的房貸有哪些?一次搞懂首購定義、貸款與常見問題!</a></li><li><a href="https://rtube.com.tw/articles/273">下斡旋指南:斡旋金多少才合理?下斡旋流程、技巧、注意事項彙整</a></li></ul>